近幾年來,關于食物不耐受的研究與報道越來越多,但還是較多人對其發生的機制還是比較混亂的,文章簡單概述,以便正確認知。
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FI)是指對食物或其成分出現的不良反應。是臨床表現相似的一組綜合癥,屬于癥狀診斷,由非免疫反應所致,常與免疫反應介導的食物過敏混淆。臨床上非常常見,影響高達15%~20%的全球人口。不干預情況下,食物不耐受可長期存在。
食物不耐受癥狀表現
食物不耐受的基本原理是身體缺乏某種食物消化酶。當免疫系統將進入體內的某種或多種食物作為有害物質消化吸收時,產生抵觸,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穿過腸道,釋放的食物特異性IgG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即免疫復合物,自身抗體一系列遲發性免疫反應導致全身組織(包括血管)持續發炎。并表現為皮膚濕疹、紅疹或胃腸道腹痛、腹脹、腹瀉、便秘、乏力等各種癥狀。
簡單地說,在食物的胃腸道消化過程中,一些大分子蛋白質沒有完全消化,這些大分子可能通過腸道間隙進入血液系統,從而誘發相應的免疫反應。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部位,癥狀也不同。而且,食物不耐受,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致病過程比較長。因此,慢性食物過敏不同于食物過敏。前者更隱蔽,當身體不適癥狀出現時,我們很難找到是什么食物引起的。
Ⅲ型變態反應
免疫系統會把進入人體內的某種或多種食物顆粒當成有害物質,而產生針對的特異性IgG抗體,IgG抗體與食物顆粒形成免疫復合物(IC)。
小分子IC通過腎臟濾過排泄掉了,大分子IC被吞噬細胞清除,中分IC沉積在人體(激活補體)引發Ⅲ型變態反應,最終導致全身各系統的癥狀與疾病。
IgG食物不耐受是一種慢性過敏,不同于大家熟悉的急性過敏。IgG食物不耐受檢測是IgE急性過敏篩查的一個強有力補充。
IgG食物不耐受檢測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比如胃腸脹氣、腹痛、腹瀉、日常可常見的食物不耐受,一般包括一個是乳糖不耐受、果糖不耐受、還有G6PD酶的缺乏,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蠶豆病。
消化道癥狀:慢性腹痛、腹瀉等;
皮膚癥狀:慢性濕疹、蕁麻疹等;
神經免疫系統癥狀: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癥、抽動癥、脾氣暴躁、睡眠障礙等。
食物不耐受在兒童慢性腹瀉、腸易激綜合癥、小兒腹痛等疾病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有研究證實:年齡越小,食物不耐受現象發生率越高。
廈門食物不耐受咨詢請聯系天閎健康 thjk_02
就到這啦!歡迎關注了解更多食物不耐受的內容。
聯系人:陳先生
手機:18900311532
電話:0592-5320995
郵箱:xm5320995@163.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仙岳路355號101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