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是寄生在人類消化道中的一種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呈螺旋或S形,有鞭毛,因此把它稱為螺桿菌。
人胃中的環境是強酸性的,大多數細菌無法存活,并且胃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形成一層保護性的黏液層,保護胃黏膜不受破壞。
但幽門螺桿菌是個“另類”,它的特殊運動結構使得它可以通過損傷的胃黏膜表面穿過黏液層到達胃黏膜,并分泌一系列的酶減少胃酸分泌來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經過對周圍環境的改造,幽門螺桿菌最終在胃中安逸地生存下來。
過量的幽門螺桿菌還會引發胃潰瘍,甚至胃癌。所以,醫生提倡要預防這種致病的微生物。
近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了第15版致癌物報告,其中新增了8種致癌物。包括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列為明確致癌物、三氧化銻被列為合理懷疑的致癌物,以及6種自來水消毒后的鹵代乙酸副產物被認為具有致畸、致癌副作用。
幽門螺旋桿菌在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根據《HP感染率與不同環境因素相關性的調查研究》報道,幽門螺旋桿菌(Hp)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在全球自然細菌感染中超過50%。其中發展中國家感染率超過發達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新發胃癌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比例分別為43.9%和486%。換言之,我國的胃癌新發和死亡病例均占到了全球的一半左右。
更可怕的是,在這些胃癌患者中,有90%的患者存在幽門螺旋杄菌感染。其實,早在1994年,幽門螺旋杄菌就已經被列為人類胃癌第一類致病原。
H. pylori is a spiral bacteria that can enter the body through food, water or utensils, live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is behind most stomach ulcers. It is thought to penetrate the mucous lining of the stomach to establish infection and can lead to stomach cancer.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螺旋形細菌,通過食物、水、餐具進入人體,生存于消化道中,常引發胃潰瘍。這種細菌被認為能穿透胃黏膜,引發炎癥或導致胃癌。
It is more commonly found in regions with less established infrastructures surrounding clean water and sewage systems, but spread from one person to another is possible through saliva or other bodily fluids.
幽門螺旋桿菌更常出現在基礎設施較差,缺乏衛生飲水和排水系統的地區,也能夠通過唾液或其他體液傳染。
據央視網報道,根據2001-2014全國幽門螺旋桿菌調查顯示,我國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在40%-90%之間,平均為59%。
H. pylori is estimated to infect 50%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nationwide average prevalence of H. pylori was estimated to be 59%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during 2001-2014.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多是因為“病從口入”,常有家族聚集現象,如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與家人親密接觸、共餐等。
因此,預防幽門螺桿菌要做到以下幾個措施:
? 分餐、使用公筷
家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建議采取分餐制,并用消毒處理好的碗筷。
家里有小孩的,一定要杜絕大人把食物嚼碎后喂孩子的行為。大人咬過的食物喂給孩子,或者是用自己筷子喂孩子類似的行為也要避免。
聚餐時,也建議使用公筷,盡量不要隨意給別人夾菜。
? 注意衛生
首先是水源衛生,保證飲用水的干凈。其次是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勤刷牙,以減少口腔中的細菌,牙具也要及時更換。此外要注意食品衛生,蔬菜、水果清洗干凈,肉類一定要熟透后再吃。
? 清淡飲食
平時飲食習慣口味較重,吃得比較咸,常吃腌菜、腌肉等食物,都會加重幽門螺旋桿菌對胃黏膜的傷害,所以要盡量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少吃腌制品和加工食物。
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若想遠離胃腫瘤,建議定期進行檢查。而胃腫瘤的高危人群,如長期高鹽飲食的人、有胃腫瘤家族史的人等等,也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
聯系人:陳先生
手機:18900311532
電話:0592-5320995
郵箱:xm5320995@163.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仙岳路355號101之二